孔夫子的拉子學生 路往前走
作者:吳淑姿
市場定價:250元
本站售價:250元
本書已絕版
作者相關作品
對立,暫停;路,往前走

《孔夫子的拉子學生》這個故事很不好寫。

當初接到小玉的邀稿時,我第一個反應是:「孔夫子沒有女學生。」再來是「如何有拉子學生呢?」

她的解釋是,孔夫子是老師的代表,如果他有收拉子學生的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寫出他為什麼要收?如果他不收的話,將不收的理由寫出來,也可以。

基於虛榮(這是邀稿哩!)和使命感(能寫古代背景-尤其古代拉子小說的人不多),加上這個題目的「怪異」和「好笑」也很難再遇到,我答應了。

當我2011年7月時將幾本《論語》帶去美國度假,開始看時,才發現它怎麼這麼難讀呢?當年高中在唸的時候不覺得啊!有點後悔了,尤其要在真實的人和事件中插入虛構的人和故事,要從何著手呢?

回台灣後,那本《論語》只看了一半。在舊書店中發現了一本劉慕沙翻譯自日本井上靖著的小說體《孔子》,很高興地將它看完,想依樣這麼寫。但接著讀了孔子傳記及弟子傳之後,發現它的真實性不夠,只好一一地將查得到的年代、事件記下來,儘量和史實相符。

在漸入佳境,將心裏想說的故事寫出來時,我又問一遍自己(也是我時常被問的):為什麼要寫古代背景的小說?「我不只寫古代背景的故事而已,是挑些對於現代人還有意義的事情說。」寫到了後期,我發現我對於男人、傳統、習俗等有很深的敵意。我這些年來不斷地書寫女人和女人的處境,不斷地將女人所處的狀況寫出來,我自己「認為」沒有直接批判,只有如實地呈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解讀,這時候才看到,我一直在發抒的是那股「恨意」。

當我在為書中的女生找尋出路時,結果十分沮喪。在古代,女人只有嫁人──嫁入一個家庭這條路可走,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我不斷地在為過去的女人遇到的境遇覺得委屈、憤怒、不平時,有一個聲音出來了:「以後代人的觀點去批評古代是不公平的。」是的,當時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當時男人掌握了主權、發聲權和記錄器已經是事實,現代演變成了這個樣子才叫「時代進步」啊!

暫時,這是我最後一本古代背景的小說,接下來要寫現代的。古代的故事已經說完了,如果一直沈浸在那些委屈、憤怒、不平中的話,只是「怨婦」一個而已,沒有什麼意義。路本來就一直在面前展開,我有沒有看到呢?拋開那些對立和敵視,想想女人的路要怎麼走?日子可以怎麼過?是比較有積極意義的。


本書最適合會問下列問題(或有下列想法)的朋友閱讀 :

A. 孔夫子有沒有拉子學生?
B. 孔夫子能不能有拉子學生?
C. 女生能不能讀書識字做自己?
D. 當孔夫子的拉子學生會遇到什麼問題?
E. 古代的女人當學生或當女同志會遇到什麼問題?
F. 妳有閱讀古代氣氛文字的能力。

【好好小說73 《孔夫子的拉子學生 –路,往前走》 推薦文字】
一部有幽默感的性別話題小說

江妙瑩(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主編)

好友淑姿又有新書問市,這回她希望我幫忙寫序,我慨然答應,因為書寫一本《孔夫子的拉子學生》極具性別觀與幽默感的小說,以淑姿過去創作多本性別議題的歷史小說成果,相信難不倒她,我有幸成為第一位讀者,提筆此際,腦中一再迴盪書中的若干情節,對於集合出版如此旨趣橫生的書籍,忍不住拍案叫絕!

說到孔老夫子與女性的關係,多數人總連想到出自《論語.陽貨》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認為孔夫子的嘉言錄為世世代代男權社會排擠女性的合理藉口,也讓孔夫子背負著歧視女性的歷史罵名,真相真是如此?

隨著性別平權教育日益蓬勃,開始有人為標舉「有教無類」的孔夫子平反,有人認為,此處的女子指的是單一女性,並非泛指所有女人;有人認為,孔夫子身處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說出這種話不足為奇……可是,淑姿的答案更有趣,孔夫子之所以收女弟子,完全是被逼出來,因為他遇上了「死要讀書」的女學生們,因此開啟本書師生之間、男女弟子之間以及親子之間針對女子受教育權利、女性自主權、男女身體界限的精彩對話。

男性受教育是為仕途、光耀門楣;「女子無才便是德」自古以來為父權社會對女性的規訓,其執行者往往是父母與家中長輩;為了女兒「嫁」入好人家,只教女紅之類的家務事;女性即便有機會讀書,學習的也多是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婚後從夫、夫死從子,為夫家傳承優秀血統而為……女人一生的命運全由男性主宰,不可違逆。可是,本書敢於反抗父權體制、敢挑戰孔老先生權威的女子竟是父母俱亡的孤女竺青,「我們沒殺人放火,也沒做盜賊,一點壞事也沒做,不要因這些不干別人的事,不妨礙別人的私事,而將女子教育的門關起來……」竺青的這番話在當今時空讀來理所當然,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社會卻是驚世駭俗、大逆不道的主張,我們不免哀嘆萬古長夜中有多少如竺青一般的獨立自主女性於男流歷史中消音。

能夠到孔老夫子私塾的女孩,不是家庭環境優渥就是父母對女孩另有所期待,可謂當時社會的嬌嬌女,淑姿筆下的這群女學生一樣彷若多數女孩社會處境的縮影,女孩被認為是麻煩人物,一旦有人懷孕,便有男學生主張應趁此機會全部女孩遣回家,男孩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女孩唯一且最終的歸處就是「嫁」人,沒有說不的權利;淑姿不但藉古喻今,使讀者反思女性的處境外,也經由竺青和楚紅、小樓和宛如女女之間的愛情,讓我們見證拉子之愛一樣刻骨銘心而不朽。
由於社會普遍存在的恐同情結,使得同志朋友長期處於邊緣族群,許多拉子為逃避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逼婚壓力,有意識或無意識進入婚姻,在婚姻中掙扎、覺醒、成長。近幾年來,我與淑姿(筆名徐緩)積極合作,由淑姿獨自採訪或者我們一起探訪在這條追尋自我之路上有所感悟與經驗的姊妹,透過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傳送、分享,與外界對話,藉以喚醒失去自我認同、依舊在婚姻中徬徨失措的拉子,也陸續獲得女同志朋友的回應,還有住在舊金山灣區透過網路訴說她和女伴家庭革命苦盡甘來的歷程,令人十分動容,我和淑姿因而更堅定開發「中年拉子」議題書寫的信心,也歡迎您一起加入我們書寫的行列,與我們分享妳的故事。
2012年新版作者簡介

【 作者 吳淑姿 介紹】

吳淑姿

1955年生。目前處於「做自己」時期。
已經將「世俗」的責任做完了,接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003年SARS流行期間,害怕可能染病、死掉,同時讓腦中的故事跟著埋葬的遺憾,開始提筆寫小說;
2005年退休;出版第一本小說《梁山伯沒死……之後》;繼續寫小說;帶寫作班;尋找人生的方向;
2007年出版《藍凌之於瓊璃》;
2010年和敏納斯花精相遇,完成「自我療癒-內觀高階課程」,成為身心靈諮詢師,療癒自己、家人和呼應而來的人。
2011年成立「敏納斯花精-大高雄身心靈推廣總部」,推廣花精及運用自我療癒的方法,達到身心靈的平衡;出版第一本小說的續集:《梁祝的女兒-蕙藍》;
2012年成立「敏納斯花精-大台北身心靈推廣總部」,每週南北移動,邀請大家一起邁向更美好的人生。

個人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shutzuwu
臉書粉絲專頁「吳淑姿」


2011年舊版作者簡介

吳淑姿
1955年生。目前處於「驕傲五十歲」時期。
跟著「大家」一樣的腳步長大、上學、工作、結婚。
經歷了「家庭」、孩子和跟著婚姻而來的種種。
努力又專心地將世俗的責任做完。

2003年SARS流行期間,害怕可能染病、死掉,同時讓腦中的故事跟著埋葬的遺憾,開始提筆寫小說;
2005年退休;出版《梁山伯沒死……之後》;繼續寫小說;帶寫作班;尋找人生的方向;
2007年出版《藍凌之於瓊璃》;
2010年和敏納斯花精相遇,完成「自我療癒-內觀高階課程」,成為身心靈諮詢師,療癒自己,療癒家人、和呼應而來的人。真正做自己,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2011年經歷5年的時間完成第一本小說的續集:《梁祝的女兒-蕙藍》;繼續寫,將以文字、說故事的方式編織想要和不想要的人生,畫出藍圖,預約未來。

個人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shutzuwu


後 記
吳淑姿

當我讀到廣東順德、番禺、中山等地出嫁女兒「不落夫家」、「遲落夫家」,及不嫁「自梳」時(註1),心中十分震驚,前兩者可能和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有關,後者在我們認為的「以前」、「古代」(至少是「現代」之前)時,竟然容許女孩不嫁,而且是在社會、家人支持之下,有一女人這麼自在地生活著。
這或許是經濟、家庭的需要,加上疼惜女兒將在婆家受苦,而以「不落夫家」或「自梳」來做為婚姻的另一種選擇。
當養蠶、繅絲業發達時,需要人力從事,眼明手快的年輕女孩最適合,女孩本身也因此有了經濟收入。如果她們結婚,廠方將失去這些勞動力,加上家裏也需要她們的勞力及經濟上的幫忙,出嫁在婆家受苦既是事實,也是大家普遍的認知,因而產生了「自梳」的另類作法,家人不只精神上同意、支持,更會贈予土地、金錢,並幫忙建屋居住。
她們勤勞、節儉、愛乾淨,對於生活和老病死都有周全的安排。同住的伙伴有的結成「金蘭契」,類似夫妻同住,一輩子相守。這項曾經存在的事實,顯示婚姻的另一種選擇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也夢想著,在社會還不是普遍接受女孩的不婚(即傳統的婚姻)時,能有另外一塊土地讓她們安靜過活、不受打擾,部分人可以實現同性婚姻的夢想,憑個人的意思作為留下或離去的選擇,加上收留無家可歸、被遺棄的女子(孩),形成一個女人社區,該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
「瓊璃」既是珍貴的寶玉,也是又窮又離。
資源有限,僅能溫飽,離開親人,也被家園離棄。在全是女人的地方,除了生孩子之外,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和刻板印象中女人是依賴、軟弱、無知的形象不同。或許寫者自己及閱者能從中得到一點觸發,好好思考如何走出女人的困境?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反過來說是:「助人者,恆需要人助之。」生命中缺了一個洞的人,總在無意識中拚命想去填補,但永遠也補不滿,卻意外成就了外在的事業。藍凌不是無所不能,也有軟弱的時候,她的追尋,後來會不會有結果呢?
如果多年之後,山門還有機會再開啟,希望已經是個外界能和她們和平相處的時代,和陸上自由往來,提供不和男子結婚及獨居女子的居住處所。
我好像仍看到島上居民在閉鎖於世人的天地之中自給自足、樂天知命。那條小流仍然有水流下來,氣候四季如春,適於人居。丰兒的武功突飛猛進,琦玉對她依然熱情洋溢;慧貞將生下男孩,與棄陽和最後撤退時進來的幾個小男孩長大之後,將掀起糾紛……(許多故事都因女孩引起糾紛)。
多年後,滑滑在島周圍徘徊,希望能為她們吊上一些補給。大家好好活下去,有的只是一些小摩擦和貝貝無休止的抱怨,世人將遺忘她們,她們偶而會想起外面的種種……
至於藍凌呢?
或許躲到某處休養生息;或許為師父及環境的要求和寒風成親,生下可愛的女兒;也或許勇敢接受某位女孩的求愛,和她長相廝守,讓寒風傷心地離開……,有各種的可能等著我們去想像。


註1:參考書目:婚姻的再詮釋:廣東順德自梳與不落家之女性/吳鳳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人類學碩士論文。



作者自傳:
吳淑姿


從前,農村裏有個小女孩,跟著當警察的爸爸每兩年調一個派出所、搬一次家,住在宿舍裏,沒有長久的鄰居,也沒有親密的朋友。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腦中編織著一場又一場悲歡離合的故事,直到睡著進入夢鄉。
警察被視為正義的化身,好事、壞事在派出所辦理,成不了案的女人冤曲繞到屋後向太太訴說,在家陪媽媽的小女孩成了旁聽者,心中疑惑書上說的:「中國人是最有人情味的民族」,為什麼家中男人早死後,會受到鄰居和親戚的欺負?
這句「男主外,女主內」可以隨時脫口而出,卻有許多女人挑起生活重擔、賺錢養家,只引起人們的欷歔,嘆她命苦,卻不改「女主內」的順口語,「身兼內外」的事實竟然不被看見,只當作「例外」處理。
而純粹主內的女人成年累日操勞於家內,和公婆伯嬸妯娌間的相處磨擦,如滔滔江河般流不盡、訴不完,小女孩只能在旁看著她們青春漸逝,價值漸無。
小女孩慢慢長大,讀書、工作、結婚、奉老撫幼,忙忙碌碌,長長的歲月倏忽即過,看起來十分順利,卻不時在照顧別人和成就自己之間拉扯。往往前者勝利優先,因此耗盡心力,回報仍渺茫無蹤,孤獨依然。看看自己和別人,不同的際遇,有不同的條件和原因,難道「性別」也是其中之一嗎?
厭倦了時常在耳畔響起的「乖女」、「孝媳」、「賢妻」、「偉大的母親」、「聽話勤奮、意見少、不找麻煩的女員工」,轉而尋找女人還有什麼其他的面貌?
有的,有很多,但為什麼少見於主流的文字和影像中?心中暗暗決定:此後要為女人書寫,寫出女人的故事來。
進而想到,古時候的女人是怎麼過日子的?除了「良母」、「烈女」、「孝婦」、「美人」和「妓女」之外,還有哪些其他的身影呢?女人不被歷史記錄,除了和帝王、將相、當官的有關之外,雖然如此,還是有的,只是很少,而且只能靜靜地躺在書裏,不被拿出來談論。她也下了決心,要將這些女人找出來寫。
轉眼已經從小女孩變成歐巴桑的她,這次寫出了這麼樣的一些女人出來,鼓勵了自己,若同時也能得到其他人的共鳴,她做夢也會笑哩!





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shutzuwu

讀者專用電子信箱  shutzuwu@xuite.net

歡迎各位讀者參觀,來信~~~